我國隔膜泵企業的結構將在兩個方面進行調整,一是要改變目前“大而全”、“小而全”的生產模式;二是要改變絕大部分企業產品無特色,大部分企業在中、低檔產品上的競爭
局面。
進出口情況
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資料,近年來全國隔膜泵產品的進出口數量和總值有逐年小幅上升的趨勢,主要數據見表4。
值得一提的是功率7.5kW以下的小型潛水隔膜泵、自吸隔膜泵、微型離心隔膜泵、管道隔膜泵、增
壓隔膜泵出口量較大,根據溫嶺大溪鎮統計的資料,1997年和1998年出口交貨值分別達到2.6億元、3.3億元。
工業隔膜泵出口的主要國家和地區是,東南亞、孟加拉、巴基斯坦、南非等地。浙江豐球集團公司的潛水隔膜泵產品,通過在美國、歐洲等地開辦經銷部,已打開向這些地區的銷
售渠道,并且獲得了比國內銷售更好的效益。
從上表可以看出,工業隔膜泵1997年、1998年及1999年上半年隔膜泵進口量分別為:23869.1萬美元、26603.5萬美元和13366萬美元,1998年是1997年的111%。進口額大于出口額
,出口額是進口額的41%--48%,逆差較大。進口額約為市場總需求量的17%左右,數量很大。進口產品多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如火電、核電、石油和“三大化工”配套用隔膜泵
。
如30萬t/a乙烯裝置改造的項目需新增的85臺隔膜泵,還有11臺隔膜泵需從國外引進而不能國產化;核電站用隔膜泵絕大部分進口。我國隔膜泵行業主要骨干企業面對的是一方面
“吃不飽”、訂貨不足,達不到經濟批量;另一方面是在工業隔膜泵中進口隔膜泵又大批占據國內市場。
(4)固定資產投資情況
為了適應市場需求,企業必須進行技術改造才能求得進一步的發展。“八五”期間,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約2億元,工業總產值平均增長速度為20%,出口額增長速度為34.07%,全
員勞動生產率增長率20.3%,取得巨大的成就。
“九五”期間,由于市場供過于求、企業經濟效益滑坡、資產負債率高等原因,一些企業的技術改造項目終沒有得到實施,因此,總體來看經濟效益增長并不明顯。與“八五”
末相比,預計“九五”末,工業總產值基本持平或略有增加,但是出口額將增加80%--100%,由于企業人員的減少,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率將達12%左右。
3.國內外科技發展趨勢
(1)隔膜泵行業國內科技水平及發展趨勢
A.隔膜泵用密封、軸承等部件制造業發展迅速,中場產業崛起。國外為解決經濟不景氣、制造成本大幅度上升問題,打破大而全、小而全封閉式經營模式,向專業化生產方向發展
,采用模塊化技術,使多品種、小批量生產方式變成大批量生產;生產密封件、軸承和模塊零件的專業廠家飛速發展,隔膜泵制造中的密封、軸承等專業制造廠向大型化、專業化
發展。
B.綠色制造將成為21世紀隔膜泵制造業的主要特征。日趨嚴格的環境與資源約束,使綠色制造越來越受到重視,并將成為21世紀各行業的主要特征。對隔膜泵制造而言,主要體現